【端午节500作文】大全_写作方法与技巧
- 作文写作
- 2024-03-31
- 78
端午节500作文写作思路
1、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:可以从屈原投江的故事入手,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。
2、端午节的习俗:可以详细介绍端午节的各种习俗,如包粽子、赛龙舟、挂菖蒲、佩香囊等。
3、端午节的意义:可以从纪念屈原、祈求平安、驱邪避疫等方面阐述端午节的意义。
4、端午节的现代变化:可以介绍现代社会中端午节的变化,如网络祝福、旅游度假等。
5、个人对端午节的感受: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,谈谈自己对端午节的感受和体会。
端午节500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
1、开篇引入:可以通过描述端午节的氛围、场景等方式,引起读者的兴趣。
2、结构清晰:文章要有明确的开头、正文和结尾,使内容条理清晰。
3、语言生动:运用描绘、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,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。
4、事例丰富: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端午节的习俗、意义等,使文章更具说服力。
5、情感真挚:在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的感受时,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,使文章更具感染力。
端午节500作文范文
标题:端午节的记忆
端午节,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家家户户都会欢度这个节日,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,起源于古代对龙的崇拜,后来因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至今。
端午节有许多有趣的习俗,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包粽子,记得小时候,每逢端午节,妈妈总会提前准备好糯米、红枣、豆沙等食材,然后教我们如何包粽子,我和弟弟妹妹们围在妈妈身边,一边学着包粽子,一边嬉笑打闹,虽然我们的粽子形状各异,但妈妈总是夸我们的手艺越来越好,那时候的端午节,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。
如今,我已经长大成人,离开了家乡,每逢端午节,我总会想起妈妈包粽子的情景,虽然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粽子,但总觉得没有妈妈包的粽子那么美味,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更是一个传承民族文化、弘扬民族精神的日子,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我们要铭记历史,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相传。
- 共5篇相关内容
enjoyone小发 于 2024-03-31 回复
端午节
在时间的催促下,五月静静地走了,六月悄悄地来了。六一的木偶戏已经成为过去,端午的粽子又给大家增添了许多的欢乐。端午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。他的由来和屈原紧紧相连。据说,当时屈原跳到汨罗江,以死酬志,以死报国,人们怕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,就回家拿米团扔到江中。
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投江殉国的传统节日。端午节时,各地的人们都有不同的习俗。吃粽子、赛龙舟,各有特色。我国江汉平原会吃黄鳝;甘肃会吃面扇子;南昌吃茶蛋;朝鲜族吃打糕;晋江要吃煎堆;温州人民吃薄饼;邹平县日照时要给小孩缠七色线,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时扔在雨水里;长江流域的人要喝雄黄酒……我最喜欢的还是外婆亲手包的粽子。白白的糯米,翠绿的竹叶,红红的丝线一拴,一个尖尖的粽子就成形了。不过看我说得容易,做起来那可是很难的呢,连妈妈都还只是个学徒,我就更没有动手的份了。
我只用焦急地等待它从锅里捞出上桌的过程——爸爸总是怕我被烫,将我赶出厨房;外公会细心地帮我剥去那绿绿的外衣……雪白的、黏黏的粽子,带着淡淡的竹叶的清香,热气从粽尖飘散开来,粘上粒粒白糖——这件原滋原味的艺术品就可以进肚了。我喜欢这个节日,当然,包括任何一个节日,它都成为我们一家人休闲团聚的好时光。
头脑简单翻译君 于 2024-03-31 回复
作文
每年五月初五,是我国传统的节日——端午节。下面是小学生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征文范文,欢迎大家阅读!
【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征文1】
“五月五,是端阳。门插艾,香满堂。吃粽子,洒白糖。龙舟下水喜洋洋。”听到这首儿歌,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。每年五月初五,是我国传统的节日——端午节。
端午节要插艾枝,悬艾虎。端午节这天一早,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,或用艾蒿编织成“艾虎”,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,驱虫避邪,以保安康。
端午节要画门符。端午节这天,人们将蝎子、蜈蚣、毒蛇、蛤蟆、壁虎“五毒”形象的剪纸做门符。据说这样做,是为了驱“五毒”,防瘟疫。
端午节要带香包、系五彩丝线。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,包里除了装些雄黄、苍术外,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,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。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,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。
端午节要吃粽子。早晨,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。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,夜间煮熟,早晨食用。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,也有用竹叶的,统称粽叶。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,一般根据内瓤命名,包糯米的叫米粽,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,掺红枣的叫枣粽;枣粽谐音为“早中”,所以吃枣粽的最多,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。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,早晨都要吃枣粽,至今中学、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,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。
赛龙舟,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。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,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。他们争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。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
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!
【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征文2】
端午节在我们那里也不是什么重要的节日。在我的记忆中,我们那里没有庆祝过所谓的端午节。没有其他地方举行的什么赛龙舟等活动!只不过到那一天的时候,家家都忙着包粽子,其他的都没有什么了。
小时候,对端午节没有太多的记忆。也不知道怎么跟大家说。只不过在最近几年我们村有不少人开始重视端午节。
到那一天,家家都以挂艾叶菖蒲、艾叶、榴花、蒜头、龙船花,制成人形称为艾人。将艾叶悬于堂中,剪刀或剪彩为小虎,贴以艾叶,妇人争相佩戴,以僻邪驱瘴。用菖蒲作剑,插于门楣,有驱魔祛鬼之神效。
当然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。现在大多家庭都自己包粽子。一家人忙忙糊糊的,忙着过节,感觉很幸福。
自从出来上学工作之后就很少回家了,也没有在家过过端午节,所以现在我们家里有什么风俗习惯我也不是很清楚了。不过总之赛龙舟和吃粽子及插艾,是绝对不可能少的。
以上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,没有什么太大的活动,所以在我的记忆中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想可给大家说的。也许我们的家乡太落后了吧!这个也不清楚,在加上农村的人不太重视这个节日,所以大家有时候都淡忘了。所以请其他朋友把自己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习惯说出来让大家来参考,说不定你们的风俗习惯我们也会延用的哟!呵呵!
【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征文3】
一年一度的端午即将来临,我抱着万分期待的心情等待着……
赛龙舟,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。源于古时候,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,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。他们争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。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
端午节我们是要吃粽子的,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。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。这时,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,还添加中药益智仁,煮熟的粽子称“益智粽米中掺杂、板栗、红枣、赤豆等,品种增多。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。
名家艾、艾蒿。它的茎、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。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,可驱蚊蝇、虫蚁,净化空气。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,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,是提神通窍、健骨消滞、杀虫灭菌的药物
可见,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。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“卫生节”,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,挂艾枝,悬菖蒲,洒雄黄水,饮雄黄酒,激浊除腐,杀菌防病。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
到了唐代,粽子的用米,已“白莹如玉”,其形状出现锥形、菱形。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,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,附加料已出现豆沙、猪肉、松子仁、枣子、胡桃等等,品种更加丰富多彩。
唐言蹊 于 2024-03-31 回复
端午节
端午节
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,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粽子和茶蛋。然后,外婆把艾叶插在大门两旁,在点燃蜡烛和香。
听舅妈说:“艾叶是驱蚊辟邪的。”听了这个故事我感到很有意思。
骥昶 于 2024-03-31 回复
端午节
五月五,是端阳。插艾叶,戴香囊。吃粽子,撒白糖。龙船下水喜洋洋。我们高兴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。这不,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呢!我们家也不甘示弱,包了好多粽子,我也不愿落队,就跟奶奶学包粽子了。
别看这粽子小,包起来可麻烦了。如果粗心,说不定一个小小的错误就会造成重包的后果呢!先要准备粽叶,糯米,红枣。准备完毕后,先拿起粽叶,拿起一个角,裹一个像漏斗的形状,然后把糯米放进去,不要放的太满了,也不要放的太少了,在糯米中间放入我最爱吃的红枣,再把粽叶一卷一裹,最后用线绕几个圈再打个结,就ok了,可没想到,由于线扎的太松,一下就散了,唉,没办法,只好重新开始了。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弄好了。我一共包了3个粽子,而且,其中一个粽子里,我放了一根红通通的辣椒,看看谁是那个中彩的人。左等等,右等等,粽子好像和我作对似的,一直不肯熟呢。我真觉得度秒如年呢。3小时过去终于过去了,看着芳香四溢的粽子,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,准备尝一尝。拨开粽叶,只见白花花的糯米像一粒粒糖果,散发出它那诱人的气味,我不顾一切使劲咬上一口解馋,哎哟,我被辣到了,是我包的那个放了辣椒的粽子,水,水我轻微的喊道。幸好有水的解救,要不我那粉嘟嘟的小巧嘴早被辣冒烟了,这可真是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呀!
这个端午节,真令我难忘!
前浪大叔 于 2024-03-31 回复
端午节学做粽子
端午节学做粽子作文500字
6月20日,是农历五月初五,我国传统的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等,今天家家户户是一定要吃棕子的。传说这是纪念屈原的节日,所以才有了:赛龙舟,挂菖蒲、蒿草、艾叶,薰苍术、白芷,喝雄黄酒的习俗。“端午节”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,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按杭州老底子说法,所谓的:五黄六月,端午节这一天一定在有五黄,咸蛋黄、黄瓜、黄鱼、黄鳝,雄黄酒等等。
吃完午饭我就和妈妈一起来到钱江新城的杭州市图书馆,这里早已经搭起了一长溜的台子,几个老奶奶各坐一桌前,熟练地绕着棕子。我迫不及待地坐在一号桌前,伸出手想要跟奶奶学着包,妈妈的眼神制止了我,我才想起来,太激动了,我还没洗手呢,害羞中……
洗净了双手,当我再次来到桌台前时,我们的一号桌前已经坐满了人,“首先两个大拇指捻开苇叶,然后放入适量的红豆和糯米,手轻捏两边,这样绕下来,然后再这样绕上去……好了,用棉纱线给绕扎紧,打一个活结。OK”一个漂亮完美的棕子就完工啦!
我和妈妈一起努力在学着,认真记下每一步骤,并按部就班地照着做,虽然算是依葫芦画瓢,可说实话,我们包的真的不怎么好看,棕叶到了我的手中,根本不听话,我要向左,它偏生向右。唉,拧吧吧地裹上吧,又实在看不上眼,只好拆了再来。就这样,拆了包包了拆,一会儿漏米一会儿线滑脱,只好越包越小,最后好在在老师手把手的帮助下,我包成了一个无比迷你的小棕子哦,那心里的兴奋劲儿就甭提了!
活动接近尾声时,各小姐开始了摆造型大比拼,我们用包好的棕子摆成了一个大大的“端”字,后面依次是“端午节快乐.万水千山棕是情”,最后评比的结果是我们桌获得了第二名!
发表评论